康复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较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恢复,能够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社会。在常见的需要康复的人群中儿童较为常见。
儿童康复的对象是发育落后、发育异常、急性损伤的后遗症、慢性疾病恢复期的患儿。发育落后包括语言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社会交往能力落后及智力发育落后。发育异常指出现异常的发育模式,如以运动发育落后和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为特点的脑性瘫痪,以严重的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为特点的自闭症,各种先天遗传代谢病如脊髓肌萎缩症、肌营养不良等导致的发育倒退。其中发育落后在需要康复的患儿中为常见,现对儿童发育落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手段、儿童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及各种康复手段的基本原理叙述如下:
一、 儿童发育落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手段:
(一)语言发育落后:
语言发育落后是指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在预期的时期内,不能够与正常儿童一样用语言符号进行语言理解与表达及日常生活语言交流,是常见的儿童语言发育问题。男童多于女童。其常见的原因是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自闭症、智力低下、发音器官形态异常(先天性唇、腭裂)、运动功能异常(如脑外伤、脑炎后遗症、脑瘫等影响构音运动)等。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学语迟缓 小儿语言发育的年龄可有个体差异,如果长到2岁仍不会任何言语表达者,称为学语迟缓。常见原因为听力障碍,或与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外伤等原因有关。病情轻者,表现为表达能力低于同龄儿童,病情严重时,患儿不会讲话。
2、发声困难 多因中枢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或周围性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时,使舌、软腭等言语器官的肌肉发生痉挛、瘫痪或共济失调而导致。表现为语言表达缓慢、费力、含糊不清。
3、吐字不准 由于腭裂、舌体肥大、舌系带过短、咬合不佳等原因导致语音不清,吐字不准。神经系统疾病、听力障碍、不良发声习惯等也可致病。病情轻者,仅某些字读不准,如舌齿、卷舌音发声障碍。病情严重者,较多字音含糊不清,不能听懂表达内容。
4、口吃 指言语节律异常。可能与大脑对言语器官的支配不协调、不正确的模仿、遗传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首字难发、语句中断或语词重复导致说话不流畅。病情较重者,说话时伴有皱眉、面肌抽搐、摆动手臂等现象,讲话时情绪常较紧张。
患儿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较为常见。一旦发现有语言发育迟缓迹象,要积极治疗,给予语言训练、按摩及针刺疗法。有报道语言治疗配合针刺、推拿或中药治疗对语言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语言治疗。针刺常选取哑门、风池、承浆、廉泉、内关、神门等穴位,对缓解口周、吞咽、构音肌群的痉挛有较好的作用[1]。
(二)发运动育落后: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是指小儿的运动发育比正常同龄儿落后。引起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围生期脑损伤如脑瘫;先天缺陷,包括肢体畸形、残缺或瘫痪;遗传疾病如脊髓肌萎缩症等。运动发育落后由于病因不同预后差别大。对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小儿出现下列表现应引起重视: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等患儿,出生后却表现为四肢松软,如同“平摊”在床上。此类患儿不仅肢体活动少,活动幅度也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1个月时即可见到。
3、行走时步态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虽然不会使小儿学会走路的时间延缓,但患儿在行走时表现出异常的步态,如同鸭子走路。
4、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 一般4-5个月的小儿已经会抓玩具,7个月时还会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如果一直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提示有运动障碍,也可能与智力发育落后及视觉障碍有关。
5、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提示可能为脑性瘫痪。
对于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6个月前发现治疗效果好。儿童3岁以前脑发育快,儿童大脑具有可塑性,治疗时机越早,效果越好。治疗项目包括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家长和康复师可以提供不同质地的玩具、织物,提供一些积木、饼干、画笔等,鼓励幼儿在沙地玩耍等。
(三) 社会交往能力落后: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落后多见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和脑瘫患儿。精神发育迟滞是以智力低下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智力低下越重,社会适应能力也越差,生活质量低。儿童孤独症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特有的、严重的、全面的发育障碍,临床特点是严重孤独、对人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多数患儿智力低下,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落后。脑性瘫痪患儿,从小接触外界的人或事物较少,社会交往能力落后,重者不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儿社会交往能力落后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家长应具备较强的耐心和细心,为患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利用游戏,使患儿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合作的经验,逐渐懂得与他人交往,逐渐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 智力发育落后:
智力发育落后多见于脑性瘫痪患儿,约74.5%的脑瘫患儿伴有智力障碍。一般来讲,智商越低,患儿及家长训练的欲望就越差,配合治疗的能力也就越低,恢复的效果也就越差。但这并不是说智商低下的患儿就无法治疗、训练,相反,
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应进行强化训练。对于脑瘫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康复治疗尤为重要[2]。取穴四神聪、神庭、本神穴等进行针刺对于治疗智力障碍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3]。
对于患儿的发育落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基于儿童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
二、儿童康复医学基本理论: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恢复健康的学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其特点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
1、 康复预防:包括预防伤病、预防残疾、预防残障三个层次;
2、康复评估:是康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康复治疗:往往是多种康复手段的综合应用。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儿童康复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语言理解和表达、社交能力;矫正异常姿势、异常运动模式、异常张力、异常肌力;预防畸形;
儿童康复的原则包括:
1、 全面康复;
2、 早发现、早治疗;
3、 康复与教育相结合、康复与游戏相结合;
4、 康复治疗与有效药物和必要的手术相结合;
5、 康复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
6、 治疗患儿与训练家长相结合等。
根据儿童康复的原则,通过综合治疗,采用相应的康复手段,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儿童康复手段
儿童康复手段包括传统康复手段(按摩、针灸)、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康复等。
(一)推拿和针灸
推拿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特定手法技巧刺激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运动肢体,由外达内,以防治疾病为主要目的的整体疗法。通过推拿达到用于平衡阴阳、调理气血、
温和脏腑、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等的作用。针灸就是针对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针刺疗法或灸法,采用特定的手法,进而调节各种器官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对于语言、运动、智力障碍的患儿尽早采用推拿和针灸疗法,效果良好。
(二)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通过运动疗法能达到以下作用:1、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2、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3、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4、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三)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通过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使他们在运动功能上、精神上获得较大限度的康复,达到生活自理,为其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儿童作业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肩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和灵活性训练,如推拉砂磨板、拉锯、投接球、套圈等;2、腕指关节的活动能力增强训练,如绘画、折纸、敲鼓、指攀阶梯等;3、手指的协调和灵活性训练如泥塑、弹琴、书法、镶嵌板的匹配、结绳、系扣、解扣等;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四)言语康复
言语康复主要采用语言训练的方法,针对特定的语言或者言语问题,采取各种方法促进患儿的认知能力,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主要包括注意力训练、模仿能力训练、理解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能力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训练。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通常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音乐治疗和结构化教学等训练方法。
以上各种疗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运动疗法和中医传统小儿推拿有机融合的运动发育推拿法对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更佳。如果患儿下肢肌张力高,痉挛者可配合关节活动。
康复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越早越好,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还可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继发症,减轻致残率。
2、综合治疗。根据神经发育规律及运动学原理,采用Vojta法和Bobath法为主,配合手的精细运动及语言训练,加上适当的物理疗法,结合中医的按摩及药物辅助治疗。年龄较大的部分患者需在康复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外科手术。
3、康复、教育与游戏玩耍相结合。小儿时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互相结合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较大可能的发展。
4、家长参与康复疗法。脑瘫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为保证患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必须让家长学会并参与部分常用的康复方法。